您当前所在位置:桂林康辉国际旅行社 > 桂林攻略 > 游记攻略 >


灵渠——一条流经2000多年的古运河



详情时间:2016-10-23 20:43 | 来源:未知 | 作者:桂林康辉国旅  | 点击:
今年的国庆节整个假期7天都在加班,8号开始调休后,就想着就近去玩一下,桂林北部的兴安县是个不错的选择,兴安最有名的景点是灵渠。也许外地的游客说起桂林,只知道漓江、阳朔、龙脊梯田,这些著名景点,没错,这些地方确实很美,但是都以自然风光为主,赏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民的辛勤劳作。其实桂林也有悠久的人文历史,这次我要去的灵渠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。
 
灵渠景区位于漓江上游,“桂林米粉的发源地”兴安县境内,北距桂林市50余公里。灵渠全长37.4公里,是秦始皇于秦三十三年(公元前214年)为一统中国大业而建,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与都江堰、郑国渠齐名,是现存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,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。灵渠的开凿,连接了湘江和漓江,从而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,从秦朝至民国两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原和岭南唯一交通枢纽,促进了中原与岭南的经济文化文明的融合,目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。

灵渠由铧嘴、大小天平、南北二渠、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,设计科学,结构精巧,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,其中三分水通过南渠流入漓江源头,七分水通过北渠汇入湘江,形成著名的“湘漓分派,湘江北去,漓水南流”,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。而陡门则是建筑在南北渠中的一种通航设施,其作用是调节水位,便于航行,类似于现代船闸,曾被世界大坝委员会的专家学者称赞为“世界船闸之父”。




 
 
8号早上乘坐桂林到兴安北的动车抵达兴安,票价19元。兴安北站离县城还有十几分钟的车程,在出站口即可乘坐17路公交车抵达兴安汽车站,车费2元。下车后往东边,水街的方向走,步行大概十几分钟可到水街的入口——古戏台,穿过古戏台就是万里桥,往右边就是水街。
 
秋天的水街,呈现出一幅清流潺潺、垂柳幽幽的娇俏模样。这时候游客很少,街道干净又清净,邻水而居的人家就在水边洗菜、洗碗、洗衣服,烟火气息浓郁。渠水两边的邻居一边洗涮一边聊着家常,分享着今天买的菜是不是新鲜,偶尔也看见有情侣坐在幽静的廊亭内,窃窃私语、浓情蜜意。这一切很有江南水乡“小桥、流水、人家”的意境,但又分明有着浓浓的秦风古韵,恍惚间让人分不清身处何年何地。




 



 

 
 
水街不长,只有1公里,但是沿街分布的亭台楼榭很多,每一个转身,每一个角落,都是一幅不同的画卷。有河的地方一定有桥,水街上就分布着很多造型各异的小桥,取名独特,想来这些名字也都是颇有典故的,只是这次走马观花,也没提前做功课去详细了解相关的历史。随便摘录几个景点的由来,都是充满沧桑的历史感。




 


 
 

万里桥:
位于兴安县城中水关的灵渠上。为昔日往来南北必经之道,据说该桥距唐代都城长安水路约万里,故称万里桥。历史上损毁多次,也重修多次,目前我们看到的这座万里桥是1985年县政府斥资建成的仿古钢筋混凝土结构桥。
 
娘娘桥:
位于万里桥下游约80米的灵渠上。是一座虹式单拱石桥。康熙七年(1668年)监生石琴国捐建。桥面长6.5米,跨度6米,拱高5米,宽6米。桥上原有亭,亭内供天后像。民国22年(1933年)桥亭因演戏倾圮,砸死32人。目前的也是1985年重建的。
 
洗心亭:
原建在灵渠泄水天平西北秦堤之上,面临湘江故道滔滔流水,是文人聚会的地方,亭上有副楹联:“洗不尽诗情画意,心常怀鱼跃鸢飞”。
 
四贤祠:
位于距南陡下游约半里的南渠北岸,是座庭院式的建筑,内有对灵渠有过贡献的秦监御史禄、汉伏波将军马援、唐桂管观察使李渤、桂州刺史鱼孟威半身塑像。四贤祠又名灵济祠、灵济庙,始建于何时,史说不一。
 
飞来石:
在四贤祠西约半里的灵渠北岸边,是一座突出堤上的天然岩石,略成方形,上平如砥,高约4米,周约20米,上有四季桂一株,有石级可以攀登而上。石壁各方,前人题咏石刻很多。传说此石是四川峨嵋山飞来的仙石,修渠时这里有猪婆精作怪,渠堤白天修好,夜晚猪婆精拱倒,使修渠误工,领工被杀,民夫受累,飞鹤大仙便将座下蒲团石飞来镇住猪婆精,渠堤始成。
 
三将军墓:
在粟家桥附近的灵渠南岸,系明朝封张、刘、李镇国将军的神墓。清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岁(1791年)季春月上水关众等立墓碑,道光十三年(1833年)知县张运昭砌以石,并立碑记。墓为圆形,高约2米,直径为4米。清乾隆五十六年立的三将军墓碑刻,文为:“三将军墓由来久矣。其遗事记未详载,相传筑堤有功,敕封镇国将军,卒于吾邑,合葬东北山阳,三公一冢。则是生为当时良佐,死为后世福神。故吾邑立庙崇祀者二处,其墓虽有碑记,载事亦略,矧世远年湮,土崩石裂将至颓泯。吾侪不忍坐视,重修立石,以垂不朽,庶神圣名播千秋,而吾邑福隆万代。是为记。”
 
原以为这是一座很宏伟的墓,没想到却如此朴素,朴素得甚至还比不上普通人的墓气派,坟头杂草丛生,而且墓旁边已经变成了菜地,不知道这是历史文物保护不力还是一种另类的融入本地的方式。

 

走完水街就进入到灵渠景区的后门。一路走走停停,观景、拍照,来到灵渠的核心区域,也就是大小天平堤坝和铧嘴,秋天水位下降了,堤坝多处已经露出水面。几个游客从对面走来,玩水玩得很开心,看我独自在岸边拍照,招呼我也下去走一走。水很清,光脚小心翼翼走在溜滑的石板上。走到堤坝的中央,视野最开阔的地方,找一块裸露的大石板,席地而坐,双手抱膝。这正是“阳光正好,秋风不燥”的季节,风吹在身上很舒服,我就这样闭上眼睛,仰头放心让阳光洒在脸上,可以肆意放飞思绪,就这样吹着风,发着呆,感觉可以一直坐下去。

 

这条历经千年的堤坝,任河水冲刷千年依然运作良好,古往今来见证了多少世事变迁,又有多少的文人墨客、市井小民,也像我一样在这堤坝上感怀,忍不住感叹自己在这时间的长河里是多么的渺小,我们又该如何安身、立命?
 
作为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,灵渠曾经导引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,也曾有过无限的风光;它灌溉土地,济世济人、泽及天下达两千多年而不怠,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。今天,它安详得就像一位饱经风雨变化已无忧,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,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化身,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,终日以清清流水为伴,任天上流云往来舒卷,岁月匆匆流逝一去不还。 
 
与桂林山水胜境的繁华、热闹相比,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、落寞,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。但是,灵渠的魅力绝不需要依靠热闹来体现,灵渠的价值和吸引力也并不以游客多少来衡量。它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岁月,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更迭之后,仍在沉静中释放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,使走近它的人变得心境平和。有人用“北有长城,南有灵渠”的说法来证明它的历史地位,但两者的气质是不同的。在长城的雄壮和险峻中,透露出拒敌千里的冷漠;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,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。如果长城会令人想到金戈铁马的征战,想到烽火连天的岁月,灵渠则会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,在青山绿水间守持自己的天地,拥有自己的价值。